游客
题文

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编】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此时期,欧洲人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

A.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形成与发展
B.中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对欧洲国家的感召
C.欧洲国家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对原材料的需求较大
D.欧洲国家展开了的疯狂的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原材料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指()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编】中新网2013年4月8日电 据英国媒体报道,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曾经主导的“撒切尔主义”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纵观近代欧美的经济政策,从“重商主义”下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到“凯恩斯主义”下的“国家干预经济”,再到“撒切尔主义”下的经济政策,从中,体现的经济政策智慧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没有价值,不值得采纳
B.应大力推行福利国家经济政策
C.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经济政策的调整
D.应竭力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