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
|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
|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做作用。这一会议是
|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
| C.1955年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
|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