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
A.屈原 | B.辛弃疾 | C.杜甫 | D.李白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假如老师让你到图书馆查阅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你应该在哪个朝代的资料中查找()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 | B.厌恶教皇修建教堂 |
C.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 D.文艺复兴深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