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 | B.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这副挽联称颂的回族抗日英雄是( )
A.马本斋母子 | B.谢晋元母子 |
C.杨靖宇母子 | D.左宝贵母子 |
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
C.中日矛盾逐渐上升 | 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
广东人民有着反抗侵略保卫国家独立尊严的优良革命传统,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就爆发在( )
A.虎门 | B.广州 |
C.汕头 | D.惠州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
A.祖国内地与台湾 | 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