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材 料 |
结 论 |
||
|
《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
||
|
《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
|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
||
|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
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 B.“世卿世禄”制 | C.连坐制 | D.推行县制 |
针对商鞅变法,大夫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地主阶级 | B.都废除井田制 |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都实现富国强兵 |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①④② | D.①③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