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 A.二月革命 |
B.《四月提纲》的发表 |
C.十月革命 |
D.巴黎公社成立 |
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
| 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来 |
| C.思通万里,胸天三界,充满禅机理趣 |
| 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 |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
|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
|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任 |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
|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 D.仿效计划经济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
|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
|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