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1号染色体上的几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母亲正常减数分裂第一极体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De |
B.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是Rh阴性 |
C.他们的儿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概率为1/2 |
D.他们生出的孩子基因型有4种可能,表现型有4种可能 |
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的酶解破壁法处理。如将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最终将
A.皱缩 | B.胀破 | C.呈球形 | D.保持原状 |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不需含有机分子 |
B.愈伤组织是离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 |
C.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能力的胚状结构 |
D.愈伤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
A.细胞融合技术 | B.转基因技术 |
C.组织培养技术 | D.人工诱变 |
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是利用基因同源重组的原理,将外源片断整合到活体细胞DNA的同源序列中,使某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由于同源重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方向性,外源片断也具有可操作性,故该技术可使细胞的基因定点和定量改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推测下列哪项与生物学事实不相符:
A.基因敲除技术是在DNA水平对细胞遗传信息进行改造的技术 |
B.外源片断与活体细胞DNA的同源序列的碱基对越相似,基因敲除的成功率就越高 |
C.基因敲除技术可使细胞的基因定点改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
D.基因敲除技术将来有可能用到癌症的治疗 |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