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中含有NH4+、Fe2+、Fe3+、Al3+四种离子,若向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则溶液中离子数目保持不变的是:
| A.Al3+ | B.NH4+ | C.Fe3+ | D.Fe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
| 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
| C.“通风橱”是一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可使有害气体得到转化或吸收 |
| D.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02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之故 |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A曲线代表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
| B.当95℃时,pH=6的溶液呈中性 |
| C.25℃时,将10mLpH=12的NaOH溶液与1mLpH=1的H2SO4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
| D.95℃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当混合溶液的pH=6时,说明HA酸为弱酸 |
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体积和PH值均相同的稀硫酸和醋酸,和足量的镁反应生成H2量的关系 |
| B.图②表示向氨水中滴加醋酸,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关系 |
C.图③表示2SO2(g)+O2(g) 2SO3(g)反应中,SO2和O2反应速率大小关系 |
| D.图④表示向H2S中通入Cl2时,溶液的pH大小变化关系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常数)
| A.1molCu与足量硫反应生成Cu2S,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 |
B.R2+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则ngR该价态的氧化物中含质子数为 N A |
| C.氯化铁生成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 =Fe(OH)3↓+3H+ |
| D.在加入铝片能生成氢气的溶液中一定共存的离子组:Na+、Ba2+、Cl-、NO3- |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分液时,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
| B.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 C.通过分液漏斗滴加溶液时,应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口颈部的小孔 |
| 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