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
取样地点 |
取样总数 |
F2性状分离情况 |
||
黑鲤 |
红鲤 |
黑鲤:红鲤 |
||
1号池 |
1699 |
1592 |
107 |
14.88:1 |
2号池 |
62 |
58 |
4 |
14.50:1 |
据此分析,若用F1(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
B.生殖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D.并非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 B.9/19 | C.1/19 | D.1/2 |
甲生物含两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含一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生物的是
A.蓝藻、变形虫 | B.硝化细菌、绵羊 | C.噬菌体、豌豆 |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XbY=
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 B.5% | C.14% | D.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