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一定面积的生态系统内,某动物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后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该动物种群在S3点时的种内竞争比S5点时更激烈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⑤ | D.③、⑤ |
已知某DNA分子有a对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1.5×(a—m) | B.2×(a-m) | C.3×(a-m) | D.4×(2a-m) |
任何一种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下列能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
A.A/T B.(A+T)/(G+C) C.(A+G)/(T+C) D.G/C
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所以转录成的RNA多,从而翻译合成大量
的蛋白质
B.构成基因的碱基都有A、T、C、G、U 5种
C.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存在基因,且它们都在染色体上
D.通过植物无性生殖繁殖后代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