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此干燥剂作了一系列探究,其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取适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
 
_____________
 
不能作干燥剂
问题2: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变质后固体中有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Cu和CuO的固体混合物20g,为了分析混合物中Cu和CuO的含量,小
冰同学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

得到如下数据:(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装置
B
C
反应前质量
85.3g
284.2g
反应后质量
82.1g
287.8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水的质量是g。
(2)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是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溶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小强同学对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1:B烧杯中挥发出的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3: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A烧杯中水反应的生成物使
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酚酞试液、氨气、浓氨水、蒸馏水。
(1)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猜想肯定不成立,原因是
(2)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所需仪器自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下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F。
(查阅资料: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NaHCO3 + HCl =" NaCl+" CO2↑ + H2O)

(3)为了防止制取的CO2中含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填“能”或“不能”)用没有挥发性的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
(4)实验室也可用上述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若用图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实验是化学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分别取适量木屑和煤粉(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如图甲所示,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丙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夹持仪器略),两种发生装置比较(填编号)更好,原因是

科学家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卡片]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池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回收利用空气中的CO2,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有利于减缓
(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