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之比为2:3: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7:3(已知还原性I->Fe2+>Br->Cl-),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4 | B.4:5 | C.5:12 | D.12:5 |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的主要原因()
| A.有机物分子结构十分复杂 |
| B.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大量的有机物 |
| C.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跟其他原子结合 |
| D.碳原子有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间也可以成键,而且有同分异构现象 |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 B.共价化合物中只含非金属元素 |
|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用线系紧密封使玻璃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酒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细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 B.细玻璃管内液面不变 |
| C.蒸馏水遇碘酒变蓝 | D.蒸馏水遇AgON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以上体积均为相同条件下测得),已知VA=3VC,且VA=VB+VC,则在B的反应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它们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
| B.四酸可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不能 |
| 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
| D.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