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外来侵略的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挽救国家,想要国家变得富强,而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分为了前后半期两个阶段,请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中谭嗣同被杀害,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他的牺牲说明变法改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精神)?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用什么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1)“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 其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材料二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用一句话简短概述:他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3)这段歌词是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圆梦设想】
材料四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概括其内容。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的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改革,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材料

项目
首次试验年份
试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年
1032次

苏联
1949年
715次

英国
1952年
45次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
法国
1960年
210次

中国
1964年
45次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党的哪次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
材料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做法”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做法得到中央肯定的原因。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整理
(3)福建的经济特区是哪座城市?据材料三,说明你对“窗口”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我国建国初期怎样的工业现状?政府为此制定了什么规划?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图一判断《一定超过英国》一书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 分)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当时错误思想的哪一标志?
(4)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