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呼声】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历史抉择】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一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赁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4分)   
【辉煌成就】
材料三  1928一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   

年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1913年和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 
(3)苏联能取得如材料三所示的成就,原因何在?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6分) 
(4)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以上探究中可以得到哪些帮助?(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示法是我们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李明在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图示。请你帮他完成并回答问题。

(1)请将西方文明中的①②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东方文明中③文明成果诞生在什么流域?
(3)传播方式中④应该填入什么内容?暴力冲突方式中的⑤例子正确吗?如不正确可以改为什么?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勤劳和智慧,不断创新,就写下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灿烂的篇章。你可知道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2)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成果卓越,东汉时期记载了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数学名著是什么?南朝时在圆周率计算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数学家是谁?
(3)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多,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在医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为巩固国家统一,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请回答:
(1)西周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从古代统治者巩固国家统一的行为中,说说你得出什么认识?

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经济措施可以促进秦国农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皇朝是空前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有力量对外发展,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当时汉皇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同时汉皇朝吸引了有关民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丰富了我国当时
的经济、文化。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
展。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皇朝对外发展的条件及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东汉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