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大人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袁腾飞说中国史》(下)
材料二 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无敌初中历史年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根本原因是什么?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
(2)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
(4)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
(5)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秦始皇姓赢,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创立者。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一中的人物分封了哪些主要诸侯国 ?
(3)材料二中的人物创立了一项什么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4)材料二中的人物在思想领域里实行的专制措施是什么?
(5)材料三中的人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6)简单地评价一下材料三中的人物

读下图,请回答。

(1)图1,图2分别是什么图?
(2)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改革主持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的“封建残余”主要是指什么制度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指俄国走上了怎样的一条道路?
(4)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这次改革后,日本迅速迈入了近代化。最能推动日本迈入近代化经济上的措施是什么?对日本以后的生活和文化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是什么?
(6)上述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