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指出,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侵华与英、法相比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中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这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静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太平天国博物馆,中山陵,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等等,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城市,追忆历史往事,完成下面的问题。
(1)静海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该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战败后签订的?该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日军攻占南京是在何时?(具体到年月)在这一屠杀事件中,遇难同胞的人数是多少?
(3)太平天国博物馆是中国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博物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首领是谁?
(4)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次革命在社会上起到了怎样的思想解放作用?
(5)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于1984年修建的。南京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具体到年月 日)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2)材料二提到的“自强运动”中,创办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是?
(3)材料三中的“革命成功”历史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5)根据材料五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6)以上几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
(1) 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此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2) 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与此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什么?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3) 材料三中“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局如何?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学说,对孔子推崇有加。……他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什么运动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两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借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他所推崇的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