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 “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下列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 )
A.《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
B.《辛丑条约》——赔款以关税、盐税抵押 |
C.《马关条约》——免征内地税 |
D.《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