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
|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结束后,时任蛇口工业区领导的袁庚问:“我们有个口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知道这提法对不对?”邓小平说:“对!”这让袁庚吃了定心丸。袁庚担心的是口号
| A.逆潮流 | B.悖路线 | C.不科学 | D.违民意 |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 |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 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