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
C.二者均有弊无利 |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B.根本上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
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他们两人:
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
③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的目的不同 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洋务派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像同期改革的俄、德、意和日本等国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洋务派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能力 |
C.社会基础条件尚不具备 |
D.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 |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B.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
D.巴黎公社起义时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在第二国际的推动下,欧美工人政党进行斗争的最大特点是
A.经济斗争放在第一位 | B.以武装斗争为主 |
C.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斗争 | D.进行合法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