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
|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
| C.掌管边缘民族地区事务 |
| D.管理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事务 |
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 |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 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 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
|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制天命而用之” |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传习录》记载:“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材料表述的是
| A.格物致知 | B.致良知 | C.发明本心 | D.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