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使其变为癌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在于基因中的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
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能改变正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
D.切取一块组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 |
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具有不断分裂与分化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和中心粒的复制均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
B.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时仍有蛋白质合成 |
C.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神经细胞后丧失细胞全能性 |
D.温度降低能导致细胞周期延长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可独立完成有氧呼吸过程,叶绿体可独立完成光合作用过程 |
B.核膜的存在使转录和翻译在不同区域完成,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有序 |
C.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
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可用健那绿和吡罗红对其进行染色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着初生(原生)演替 |
B.弃耕后的农田会发生次生演替 |
C.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进程 |
D.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
生态系统 |
采收对象 |
现有生物量 |
年增长率/% |
年采收量 |
① |
马尾松林 |
马尾松 |
20000m3 |
2 |
1000m3 |
② |
淡水湖泊 |
鲰鱼 |
10000kg |
34 |
3600kg |
③ |
山地 |
甘草 |
1000kg |
20 |
300kg |
④ |
滩涂 |
沙蚕 |
10000kg |
30 |
500kg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