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
|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
|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
|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分贝是声音高低的一个标准。声音在35~70分贝对人体健康没有丝毫影响。超过70分贝声音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长期在超过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体的健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35分贝以下的环境将使人感到抑郁、恐惧。可见…()
①超过70分贝即损害人体健康 ②任何事物变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走向它的反面 ③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一分为二 ④分贝越低,环境越好
| A.①② | B.①④ |
| C.②③ | D.③④ |
当前,党中央制定的考核干部的标准中,把“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这体现()
①对实践目的的评价 ②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③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④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追求“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理想境界,并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表明()
| A.任何人之间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
| B.要达到社会和谐就要消除所有矛盾 |
| C.社会和谐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
| D.和睦相处成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
| B.唯意志论观点 |
| C.机械唯物论观点 |
| D.朴素唯物论观点 |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
| B.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对立起来 |
| C.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