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D.八百里分辉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E.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F.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又不站,战必胜矣。(《孟子两章》)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二分附加分,加分后第七小题不超十分)
①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英名永存,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默写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文背诵。
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 , 寒光照铁衣。
(5)赞颂木兰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语句:


(6)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7)“舟”常会引发诗人的无恨情思,或感伤,或喜悦……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舟”字的诗句:“ ”。

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共10分)
(1)_________ 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2)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 _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_________ 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 ________。鲁迅《自嘲》
(5)陆游《示儿》一诗开头两句“ ,_______ ___ _____”,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
(7)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没有比人更高的山,_______ ___ _____。王国维《山高路远》

补充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_________________,虫声心透绿窗纱。(刘方平)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 _________________。(元稹)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6)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7)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8)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春已至,风和煦,雨缠绵,花娇艳,春光明媚,春思缱绻,请写出一联与春相关的古诗名句: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4)古人常借四季景物表情达意。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的诗句,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郦道元在《三峡》中,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诗句,体现出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急速的特点: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诗句,表现了深秋傍晚典型特点;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的诗句,比喻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仕途艰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