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吾妻之美.我者
B.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皆以.美于徐公 / 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妾、客对邹忌所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但在语气和感情上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泪”,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贞观二年,京师①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③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朕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④,何疾之避?”遂吞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
【注】①京师:京城。②苑:养禽兽种林木的地方。③掇:拾取。④躬:身体。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环而攻之②故君子有不战
③但当蚀我心④左右遽谏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百姓有过,在朕一人。
从唐太宗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面对侍从对唐太宗吞蝗之举的阻止,如果你是唐太宗,请联系甲文内容来说服他们。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清▪沈复《幼时记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必细察其纹理(2)项为之强
(3)盖一癞蛤蟆也(4)鞭数十
选出下列对本文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冲烟飞鸣”的“冲”,让人想见蚊群在烟雾中乱飞乱撞的情状。
C.“鹤唳云端”的“唳”字,让人听到了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用词准确。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捕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①值:适逢。②郡: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语时了不悲②子敬素好琴
③王子猷、子敬俱病笃④贼既至
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
C.婴闻之 D.不忍委之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甲】文与【乙】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食: (2)使者
(3)高缭之汝三年: (4)寡人之过也:
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 B.言公 /四维然后能直
C.是逐之 / 可为师矣 D.未尝与爵位而逐/ 至市,而忘操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食: (2)使者
(3)高缭之汝三年: (4)寡人之过也:
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 B.言公 /四维然后能直
C.是逐之 / 可为师矣 D.未尝与爵位而逐/ 至市,而忘操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