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201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在“名家笔谈”栏目中,刊发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题为《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的署名文章,倡议“领导干部从我做起,自觉退出各级书画协会主席团”。文章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各界议论纷纷,好评如潮。 随后,从陕西省书协传出消息,连日来书协内部一直在做摸底普查工作,要求会员填表摸底,凡是在政府有行政职务(副处级以上)的,未来也许将不能在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最终,材料将报送至省文联、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三家单位备案。本月月底左右,陕西省书协主席团机构将有一次大幅度的改革。
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主席、副主席的人数共有六十多位,把中国政府官员热衷在书协、美协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一时间舆论焦点都集中在省书协主席周一波等书协政府官员身上。时任陕西省书协主席的周一波即使不是此事件的始作俑者,也难
辞其咎,脱不了干系。 长期以来,书协、美协及官办书画院的领导大多数由政府官员把持着。官场上雅贿、雅藏风气肆掠,官员作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官办的书画竞赛、评奖大多数都被“关系户”垄断,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受到排斥,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普通的书画爱好者根本触不到公平、公正的平台,书画市场乱象丛生,乌烟瘴气,“天下苦秦久矣”,长久压抑的“怨声”终是要释放的。从炮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到怒斥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再到中国国家画院集体“跪拜门”事件后持续发酵,书画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书画体制已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识时务者为俊杰,周一波的“揭竿而起”,顺应了民意。此乃阳谋一。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云,“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兴尽悲来,盈虚有数。无论怎么看,书协、美协的元气已散,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人,或平步青云,或沦为平庸,或默默无闻。周一波注定是个不甘默默无闻的人。作为陕西省书协主席,上任时热热闹闹,一石掀起千层浪;离任时轰轰烈烈,一脱搅得万人愁。在任时怨声四起,由人评说,我自岿然不动;离任时一片赞颂,众星拱月,吾乃荣辱不惊。周一波不愧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拿得起,放得下。此乃阳谋二。 《人民日报》,一直是党的喉舌,政治的风向标,舆论的导向。从2014年12月2日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到12月7日提出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是周一波在配合《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要借周一波说事,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周一波的这一炮绝不可能白放,各省市书协、美协怎么做?书画界的体制改革怎么搞?中央肯定会有说法。若没有看清这一点,官场算是白混了。此乃周一波“向我开炮”的最大的阳谋。 如今周一波撰文批评“官而退则艺”的现象,呼吁“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并以身作则主动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表现出周一波高风亮节,反求诸已,从善如流的勇气。周一波为那些还厚着脸皮赖在书协、美协的政府官员开了一个好头,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为中国书画界弘扬正气,清除腐败,杜绝“雅贿”,开一代新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接下来,中国书画界将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周一波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首次主动辞去书协主席一职的先例。 这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结束„„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凡在陕西政府中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官员,今后将不能在陕西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了。 |
B.在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中,官员们把在书画界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 |
C.近年书画界雅贿的风气盛行,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
D.陕西省书协主席周一波杜绝雅贿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从善如流的勇气。 |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周一波的《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和主动请辞,推动了书画界的体制改革。 |
B.由于书协、美协的领导职位大多数是由政府官员把持,导致了书画市场次序混乱,乌烟瘴气。 |
C.《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后,周一波主动配合辞去了省书协主席一职。 |
D.受周一波请辞书协主席这一事件的影响,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退出书画艺术领域。 |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一波的“阳谋”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一位真正的书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请答出两点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 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0年 |
4.25本 |
0.73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1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他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
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弱的若干原因。
阅读【他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①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②“奶奶。”“奶奶!”“奶奶——”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打盹的金属
①2011年4月1日下午,美国一架波音737客机紧急降落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座军事基地。乘坐这次航班的布伦达·里斯回忆道,她当时听到一阵“类似枪声”的声音,飞机在5分钟内急降7600米,所幸成功迫降,一名空乘人员受轻伤。事故发生后,航空安全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检查。调查结果显示,机身中段上方出现了一个长达1.8米的破洞。
②安全专家表示,机身出现破洞是由金属疲劳现象引起的。人累了就会有疲劳的感觉,金属也会产生疲劳。人过度疲劳后会引发身体的疾病甚至死亡,而金属疲劳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它可能导致群体的伤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倘若这架美国飞机的破损位置在发动机或机翼等关键部位,那么将很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③那么金属为何会疲劳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把铝合金汤匙,然后从汤匙柄的根部将汤匙微微弯曲数次,最后金属柄就会断裂。人的疲劳感来自于长期的劳累或一次过重的负荷,金属也是一样。金属的机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变弱,这就是金属的疲劳。正常使用机械时,在重复的推、拉、扭或其他的外力作用情况下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属的疲劳。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列会大大改变,过强的压力会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键断裂而导致金属裂开。
④科学研究表明,金属疲劳并非完全难以检测。近年来,科学检测手段的应用已经避免了不少因金属疲劳而可能发生的事故。工程师对这些金属建筑或机械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安全。所有的金属表面都存在微小缺陷,但绝大部分都是肉眼难以看见的。这些瑕疵会使应力在该处产生,当负载过重或是多次猛烈晃动,都会出现金属疲劳,从而导致金属断裂。现在,冶金学家使用显微镜来检视一些金属表面的瑕疵,他们将研究一种保护方法,以免金属疲劳。在使用金属部件时,工程师必须要测试金属的结构,用电子计量器可以测量压力以及因压力对金属器件造成的伤害,以便研究如何减少金属破裂的概率。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研制出了一种“聪明涂料”。这种涂料乍看之下和普通涂料没什么区别,但却掺入了钛酸铅粉末。当人们敲击涂有“聪明涂料”的金属板时,涂膜中会产生电流,这股电流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金属疲劳程度。
⑤在如今这个机器时代,有没有可以适当提高金属的“健康”程度,让金属尽少出现“疲劳”现象的办法?好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改进和强化金属的方法。
⑥古人懂得通过“锻炼”让金属变得“强壮”,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而“锻炼”一词原本就来源于人们对金属的锻造。锻炼金属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热处理,例如对钢不断回火和捶打,使其韧化,从而更加“健康”。
⑦当然,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一些微小改变也会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减少开孔、挖槽和切口,尽可能地消除零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零件表面的光洁度,保护表面不受生锈腐蚀之害;辗压零件的表面,使材料表面强化,从而不易产生微细裂纹等。
⑧此外,还有一种方法能使金属更加“强壮”——向单一金属中掺入其他物质,填补金属原子间的空隙和瑕疵。如果掺入的物质是金属,就可以制造出合金,两种金属能够相互填充彼此的空隙而使金属强度增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研制出更多含有金属的复合材料,如金属和玻璃纤维或塑料的合成物。这些复合材料不但能让金属保留原有的强度,更能增加纤维和塑料的韧性,使这种复合材料不再轻易疲劳。
(本文有删改)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文意,给“金属疲劳”下一个定义。
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研制出了一种“聪明涂料”。(为什么称这种“涂料”为“聪明的涂料”)
②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把铝合金汤匙,然后从汤匙柄的根部将汤匙微微弯曲数次,最后金属柄就会断裂。(指出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让金属“强身健体”的方法有哪些?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⑾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第④段中提到“我环顾四周竞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②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
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1)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3)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4)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5)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6)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7)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8)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9)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整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10)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11)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12)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内容。
(1)文章7—8段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2)“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说说此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名言警句。(3分)
有人说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