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
C.吸附雨水污染物 | D.保持土壤水分 |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 B.种植土层和砂层 |
C.砂层和砾石层 |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 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 D.调节局地小气候 |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4—16题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读X、Z、Y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12—13题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X原料、 Z市场、Y劳动力 | B.X劳动力、Z市场、Y原料 |
C.X劳动力、Z政策、Y原料 | D.X市场、 Z政策、Y交通 |
X、Z、Y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汽车、服装 | B.钢铁、服装、纺织 |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 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8—11题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有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 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亡 |
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
C.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
D.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 |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
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
B.荒漠化完全是有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5—7题: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 B.汽车产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技术密集型工业 | C.原料指向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 B.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原料 |
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回答1—4题“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图1的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
A.路程最短 | B.气候适宜 | C.地形平坦 | D.物产丰富 |
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
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 D.木材短缺的问题 |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