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
|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
|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
|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
|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
|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
|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
下图为2013年11月20日20:00我国两个地区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各地大气状况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流下沉 | B.②地出现降雪 |
| C.③地晴朗高温 | D.④地吹偏南风 |
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
| A.细雨连绵 | B.风和日丽 |
| C.大风降温 | D.万里无云 |
某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小组绘制的由a到d四幅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从方便生活,利于后续发展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 A.春季 | B.夏季 |
| C.秋季 | D.冬季 |
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
|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
|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
|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
|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
| D.百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
此地()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B.位于15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
|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