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回答下列问题。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 B.水稻 | C.棉花 | D.青稞 |
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 B.日照时间太长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河流 | C.矿产 | D.气候 |
该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城市人口总量减小
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⑤阶段II到阶段III城市化速度加快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如果用坐标图表示阶段II城市甲边缘区植被的生长期情况,下列选项与实际相等的是
所给两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作用 |
D.M地1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
该图为某地附近两区域(甲和乙)等高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问题。乙图中A处海拔范围(H)和B处温度范围(T)是
A.1200米<H<1500米 3℃<T<4.8℃ |
B.1000米<H<1300米 3℃<T<4.8℃ |
C.1500米<H<1800米 6℃<T<7.8℃ |
D.1200米<H<1500米 6℃<T<7.8℃ |
按照甲图中的大坝设计(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从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50米 200米 | B.500米 150米 |
C.500米 100米 | D.50米 100米 |
关于图甲、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三处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处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该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问题。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 B.乙地对流最旺盛 |
C.乙地比丙地稳定 | D.丙地最稳定 |
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
C.丙地刮起东北风 |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该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 B.3℃ | C.2℃ | D.1℃ |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