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年重庆卷)(1)观察右图,请在答题卡图中的图例栏内A、B处分别写出图例的含义。

(2)依图指出秦灭六国过程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上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重要原因。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2分)
(2)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读下面材料分析。6分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材料二: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讲道:....我们要牢记历史,...只有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这一主张的? 2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甲午战争爆发于那年?签订了哪个不平的条约? 2分
(3)简述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2分

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6分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还击。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是谁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2分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答两点即得2分)

2006年11月,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的重要讲话,提出构建和谐亚太的新主张,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赞同。历史上,亚太地区(指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互相学习、联合斗争,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共同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和平、进步和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积极吸取中国文化,这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日本法西斯曾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卷入战争的深渊,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概述亚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于1945年8月采取的军事行动极其结果。对此,你有何认识?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也是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和谐发展的重大贡献。“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结合这一构想的成功实施,说明它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