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进行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下面是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材料: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人用八阵图来表示诸葛亮政治、军事上的谋略。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赵藩题的对联,此联实质上是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诸葛亮虽能“攻心”,但“好战”仍是一大失策,最终使统一大业功败垂成,根源在于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

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你一定知道不少。请讲一个“刘备三顾茅庐”的小故事?并写在下面。(10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