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⑨]中央液泡)

(1)图中①的主要成分是
(2)能为细胞吸收K提供能量的是[ ]
(3)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4)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与该细胞器的形成有关的结构[]
(5)能够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器是[ ]和[ ]

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甲曲线中a点将向移动,b点将向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4)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请分析影响这一结果的外界因素是:①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红花)和对a(白花)为完全显性,由核基因控制;R(茸毛叶)对r(光滑叶)为完全显性,由质基因控制。结合下列两组杂交实验,回答问题:

(1)两组杂交得到的F1开花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叶的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甲组的F1自交,得到的F2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的F1自交,得到的F2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上述植物种群中,发现了能稳定遗传的有托叶(B)和无托叶(b)两个品系。请补充实验方案,来确定有、无托叶是由质基因控制还是核基因控制?假设控制托叶的基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控制托叶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第一步:选择父本____________×母本____________,得到F1
预测实验结果: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核基因控制;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质基因控制;
第二步:F1自交得F2
预测实验结果: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控制托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控制托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以下是对某学校各年级在校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被调查人数共3 000人,其中男生1 500人,女生1 50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4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5人,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________;同时假定在该人群中还有40个色盲基因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调查中发现某学生既患有红绿色盲,还患有多指症;多指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A基因控制;红绿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b基因控制。以下是某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结合该系谱图回答问题:

①Ⅲ1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类型是________。
②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她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如果Ⅳ1是一个男孩,则他只患多指不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
④Ⅳ2是一个只患色盲而不患多指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1)T细胞将参与体液免疫的阶段。
(2)由图一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控制有关的分泌,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4)有学者认为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B细胞。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二示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是否成功?。将诱导成功的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测血糖含量,在进行细胞移植时需用同一品系的小鼠,其目的是
(5)有关免疫机理存在克隆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与某种抗原互补的受体,当某种抗原侵入后,少数淋巴细胞能与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并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大量带有相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群。按照克隆选择学说,如果体内的某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学说。
实验材料:6只健康小自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注射器,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实验步骤:①将小自鼠均分成三组,标号A、B、C。
②A、B两组均注射,现象为不发生免疫反应;
给C组小自鼠注射,现象为发生免疫反应。
③给A组小鼠注射,A组不发生免疫反应;给B组小鼠注射
,B组发生免疫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