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 A.甲同学 | B.乙同学 | C.丙同学 | D.丁同学 |
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 A. | 康有为 | B. | 张謇 | C. | 孙中山 | D. | 严复 |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
| A. | 旅顺大屠杀 | B. | 台湾被割占 |
| C. | 谭嗣同就义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A. | 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
| B. |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
| C. | 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
| D. | 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
"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 B. | 斯大林模式 |
| C. | 赫鲁晓夫改革 |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A. |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
| B. | 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
| C. |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
| D. | 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