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题画
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南宋画家,工于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难。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染料。
本诗为“题画诗”,但写画只有第一句,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④,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②差池:指此彼往而错过。③黾勉:殷勤。④及兹:此。契:惬意。
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从全诗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咏橘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_____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