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 C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蔗糖变黑,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 D |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铜片发生了钝化 |
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 A.变蓝色 | B.变深 | C.变浅 | D.不变 |
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2)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
|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
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
| B.25 ℃时,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
|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
|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 B.对于ΔH>0的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
| C.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
|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
对于0.1 mol·L-1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
| B.c(Na+)=2c(SO32—)+c(HSO3—)+c(H2SO3) |
| C.c(Na+)+c(H+)=2c(SO32—)+2c(HSO3—)+c(OH-) |
|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