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语文世界里,有丰富的宝藏。如月色澄澈的承天寺,水尤清冽的小石潭,燕园摇曳的紫藤萝,西北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五彩斑澜的语文世界,去采xié美丽的花朵。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         采xié(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改成                改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暑假,小乔初中毕业了,爸爸计划带他去自驾旅游。小乔在《世界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服他爸爸参加这个活动。(120字左右)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两封信,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乙】

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

(1)“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3)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

(4)“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语文综合实践。

【材料一】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11.5%的受访者不注意看新闻资讯(49.5%)是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它还有:听音乐(45.2%)看书(36.0%)、玩社交软件(34.7%)、看剧(33.7%)、网购(20.6%)、玩游戏(18.5%)、收拾归纳(16.4%)、背单词或听课学习(14.8%)以及运动(14.4%)等。

【材料二】正在准备考研的孙默毎天有很多10分钟左右的碎片时间,她会用这些碎片时间背单词或者复习历年考研试题。调查显示,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亲、从容不迫,47.4%的受访者觉得更能够掌控生活节奏,31.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高效完成各种事项,28.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材料三】专家认为,要想利用好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的规划,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有的人想在地铁上看专业性很强的书,但环境比较曹杂,可能效率不高,可以考虑看一些轻松的读物。”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两条关于“碎片时间”的探究结果。

背起行囊走四方,外出旅游已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组织“跟随教材去旅行——做小导游”活动,假如你负责导游的景点是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你会如何引人人胜地解说?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10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