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赏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2)请你简述这首咏史诗说明的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 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2)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 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 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 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

作者: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 心空思想 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