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表面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副业的生产 |
C.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享有“文明之母”美称的应该是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
战国时,孟子游说各国,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但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回应,梁惠王 “以为(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对孟子所说不感兴趣。孟子对齐宣王所谈的“仁术”与“恒产”之类统一天下的“王道”,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的这种遭遇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保守迂腐失去了活力 | B.孟子夸夸其谈不受各国君主的欢迎 |
C.富国强兵争雄天下是主要趋势 | D.百家争鸣局面使儒家思想无法独尊 |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此看来,龙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
A.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文化精神 | B.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文化特征 |
C.刚劲、豪爽、质朴的多民族色彩 | D.变幻无穷、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
《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