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下列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
|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
|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
| C.贵族乘火车出行 | D.官员按等级就座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该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 B.一五计划实施 |
| C.三大改造完成 | D.对外贸易扩大 |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
| A.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
|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
| C.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
| D.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