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
| A.国籍不同 | B.阶级出身不同 |
| C.史观、立场不同 | D.受教育程度不同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 B.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
|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带来了粮产量的提高 |
| B.20世纪60年代初,恶劣气候使两国粮产量都有所减少 |
| C.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而导致粮产量增加 |
| D.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欧洲复兴计划”中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 A.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 B.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
| C.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马歇尔计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关贸总协定 |
图8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
| 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
|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