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

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
(1)玉米的      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实验1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是             
(3)实验2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若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依次为                       
(4)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            
(5)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果。
Ⅰ、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如图1)。图2表示某离子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番茄对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该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
功能。
(2)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分析,图2中的A点,离子吸收率很低主要是受的限制。
Ⅱ、某地区经常出现番茄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
材料用具:番茄幼苗若干、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3)实验原理:镁和锌分别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元素和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番茄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4)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方法步骤:
第一步:配制适量的全素培养液放入A培养缸,配置培养液,分别放入B、C两个培养缸中。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四步: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若,而C缸没有出现小叶病,则说明番茄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②若……
③若……

下面是有关生物技术方面的运用问题,依题回答
Ⅰ、2014年在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疫情。该病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特异寄生于人和灵长类细胞。
(1)若EBOV的一条RNA链中碱基A占31%,则G的含量为
(2)该病早期诊断可从患者血液标本提取RNA,再通过合成DNA,再用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
(3)若要通过基因工程制备抗EBOV的疫苗,可获取EBOV外壳蛋白基因后,构建,再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出疫苗的有效成分。
Ⅱ、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
(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______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
(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图甲表示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进行有关生理活动过程([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据图回答:

(1)如果将该细胞中的脂质分子全部抽提出来,铺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成单分子层,则单分子层的面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
(2)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填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以保证细胞功能的稳定性。
(3)对结构⑧功能的完整叙述是
(4)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培养该细胞,细胞中放射性集中于[]结构中。
(5)如果图甲是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依据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先后分析,b属于;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会发生变化,请在图丙中绘出为种分泌蛋白的全成和运输后,细胞中这三种膜的膜面积变化。

(6)下列哪类物质是分泌蛋白?。(多选)

A.呼吸酶 B.胰岛素 C.抗体 D.血红蛋白 E、性激素

(7)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的缘故。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特性可加工制作商品。例如,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将细胞揉破”的关键过程(红茶颜色为褐色),揉破细胞的目的便是破坏该结构。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对于物质的通过具有的特性。

Ⅰ、如图a、b、X、Y、Z是构成某动物细胞内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a、b是化合物Y、Z的基本单位。这些化合物参与甲、乙两个结构的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下图是由物质a构成的某种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名称是,由种a 化合物构成。
(2)关于图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化合物b是核糖核苷酸
B.物质Z是该动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要使细胞中构成结构乙的Y和Z分离,可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D.化合物X是构成结构甲的基本骨架,也是构成该细胞的骨架

(3)在食品安全中常需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下表有关化合物检测的探究实验设计,各选项的探究主题、试剂运用、预期结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多选)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含有脂肪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
D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葡萄糖

(4)被称为“生命的燃料”是另一种化合物——葡萄糖,用“●”表示葡萄糖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图中表示出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这种跨膜运输方式(表示出其主要特点)。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均为灰身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结果为下表。请分析回答:

(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2)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4)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
(5)F2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