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 ,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 等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 ,在 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⑥代表的物质是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①在15℃、1千勒司光照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吸收CO2 摩尔(mol)。
②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千勒克司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 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所示.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基编号 |
浓度/mg•L﹣1 |
m/% |
n/个 |
|
6﹣BA |
IAA |
|||
1 |
0.5 |
0 |
76.7 |
3.1 |
2 |
0.1 |
77.4 |
6.1 |
|
3 |
0.2 |
66.7 |
5.3 |
|
4 |
0.5 |
60.0 |
5.0 |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浓度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
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显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中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 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细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