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ATP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比连接在糖分子上的磷酸键要多 |
B.ATP发生水解时形成腺苷二磷酸,释放1个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 |
C.在肌肉收缩和恢复的过程中发生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
D.ATP中有高能磷酸键,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 |
纯种黑色光滑毛豚鼠与白色粗糙毛豚鼠杂交,F1全为黑色粗糙毛,F2个体如下表:
F2个体数 |
黑色粗糙 |
黑色光滑 |
白色粗糙 |
白色光滑 |
雌性个体 |
30 |
20 |
14 |
5 |
雄性个体 |
52 |
8 |
12 |
4 |
试问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A.1对常染色体上 | B.2条常染色体上 |
C.2对常染色体 | D.1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
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一二
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
B.若一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
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
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为了证实这一点,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A、B、D三点中任选一点给予适宜刺激,都会使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C、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C点
D、兴奋在CD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D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长
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可能种类和比例见下表,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类型 |
多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 |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 |
A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
AB:ab=1:1orAb:aB=1:1 |
AB:ab=1:1orAb:aB=1:1 |
B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
AB:ab:Ab:aB=多:多:少:少orAB:ab:Ab:aB=少:少: 多: 多 |
AB:ab:Ab:aB=1:1:1:1 |
C |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
AB:ab:Ab:aB=1:1:1:1 |
AB:ab=1:1orAb:aB=1:1 |
D |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
AB:ab:Ab:aB=1:1:1:1 |
AB:ab:Ab:aB=1:1:1:1 |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此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分子,5月21日报道,,H1N1流感病毒已于其他流感病毒混种产生了新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H1N1流感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变异;混种前,变异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混种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 |
B.H1N1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再进行细胞免疫 |
C.在研制针对H1N1病毒的疫苗时,科学工作者用经过高温灭菌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病毒 |
D.H1N1病毒无膜系统、代谢类型和应激性这几个生命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