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 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 |
C.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 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 B.州县制 | C.道州县制 | D.行省制 |
秦统一中国以后,政府采取了统一
币、文字、度量衡等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措施所体现的国家政
功能是
A.保障国家人民安全 | B.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
C.实行严格阶级统治 | D.提高对环境的控制 |
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节度使 | B.御史大夫 | C.提刑按察使司 | D.刺史 |
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周朝的政治状况是
A 西周早期周王室实力强大 B 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
C 宗法观念维系社会稳定 D周王室衰微,无法控制诸侯
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