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间求同存异谋发展的基础
C.政治协商制度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共掌国事
D.政治协商制度是对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C.弥补了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D.起到了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然而封建之治郡邑过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消除内乱

古代中国人对一些以技艺为专业的人,通常在其名前面加—个表示职业的字眼去称呼,让人一看就明白此人的职业身份。下列称呼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B.《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C.《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 D.《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鲰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