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前,一国政府为打击敌人,往往发给船主特许状,鼓励本国商船掠夺敌方船只,攻击敌方港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发生激战。结果英国取得了( )
A.海上军事霸权 | B.世界贸易霸权 |
C.世界殖民霸主 | D.欧洲大陆霸主 |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包括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B.成为农民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因素 |
C.中国近代化由此开端 | D.中国政府完全成为傀儡政权 |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 D.学习西方技术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