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在农业社会不被重视。但是,到了1790年,钟表在英国几乎到处可见。钟表的普遍使用主要是( )
| A.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 B.远洋航行的影响 |
| C.学校教育的结果 | D.商业贸易的规定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 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
| A.哥伦布曾经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
|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
|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
|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
“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父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做人公道……主顾甚多,生意尽好。”明朝冯梦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 )
|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
| C.明朝社会商业发展 |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
|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
|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
|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 A.小农经济 | B.手工工场 |
| C.商品经济 | D.精耕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