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 A.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
| B.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
|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
|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主张王霸并用 | D.提倡上善若水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
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
|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
| 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 |
| 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