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 B.可能有“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这一内容 |
| C.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
| D.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布物美价廉 |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
B.清朝政府的腐 败日益暴露 |
|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
| D.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从历史上看,中国同绝大多数
亚非国家的“同”是
| 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 |
| 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 |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
|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
|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