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如图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硫粉燃烧的现象是                    ,装置D的作用是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①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                       
③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            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④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  

(3)装置D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  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图3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