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置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气候湿润,土壤贫瘠,山地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1%。由于长期毁林开荒、陡坡种植、过度樵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立体农业治理水土流失:在低热河谷地带种植早熟蔬菜,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树,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
(1)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于五带中_________带。该自治州发展粮食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长期以来,该自治州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_________(选择填空)。
A.过度放牧 | B.过度樵采 | C.种植牧草 | D.不合理开垦 |
(3)导致该自治州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对该自治州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练】读图6-4-6,回答下列问题。(此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之为 。
读图6—4—4,回答: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2)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哪些差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相同原因是
读“美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6-4-2”,回答:
(1)1790年以前,美国是一个典型的 国,因为城市人口只占 %左右。
(2)1840年以后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特点是 ,主要原因是 。
(3)在 年美国成为一个城市化国家,理由是 。这一变化比英国约晚 年。
(4)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特点是 ,主要原因是 。
读“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6-4-1”,回答:
(1)解放后到1957年,我国城市稳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1958年到1960年城市人口比例 ,这主要是因为 。
(3)1960年到1965年城市人口比例 ,出现了 “ ”现象,主要原因是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B处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比较,该区气候的优势是什么?(2分)
(3)该草原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4)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当地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