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茶 瓶 儿         宋·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①?
【注】①“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这首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曲包含多种情感,请结合全曲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望江南·池阳道中李纲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一望楚天长。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杳杳下残阳。
结合词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词人的两种主要感情。
李纲词中的“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两句,化用了唐朝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你认为谁的诗句更妙?请阐明自己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